先来交代一下郭奕(字太业)。郭生于太原曲阳(今山西省太原市)的“累世旧族”,三国时大名鼎鼎魏将郭淮之侄。史称奕“少有重名”,仕晋历任雍州刺史、鹰扬将军、尚书等职,当世很多朝臣都出其门下,生前山涛称赞他“高简有雅量”,死后朝廷赐谥曰“简”,诏令中称“奕忠毅清直,立德不渝”。
再来看看羊祜(字叔子)。羊祜是泰山平阳(今山东新泰)人,出身于汉魏时期的名门望族,祖父羊续汉末任南阳太守,父亲羊衜则在曹魏时期任上党太守,母亲是汉末名儒蔡邕的女儿,姐姐羊徽瑜是司马师继室,史称“景献皇后”。他小时就为长辈所看重,认为将来“必建大功于天下”,后成为一代著名的战略家、政治家、军事家,曹魏时期历任中书侍郎、秘书监、从事中郎等职,仕晋历任尚书左仆射、车骑将军、镇南将军,死后追赠“太傅”。晚年都督荆州诸军事期间,积极发展当地的经济,注重与民休养生息,一方面与吴国修好,一方面 “缮甲训卒,广为戎备”,暗中为攻打吴国做准备,灭吴之日满朝文武欢聚庆贺的时候,晋武帝捧杯流泪说:“此羊太傅之功也!”他许多利民措施让百姓受惠,死后襄阳为他修了羊公碑,后来又称为“堕泪碑”,唐代诗人孟浩然有诗赞颂说:“羊公碑尚在,读罢泪沾襟。”陆游《水调歌头》更称“叔子独千载,名与汉江流”。
这则小品写郭奕与羊祜三次会面,通过郭奕之口来表现羊祜的才能与人品。作者的手法特别高明,要塑造的主角一直没有“出场”,全由第三者的赞叹来表现他的形象。古人把这种写法叫作“背面傅粉”。
郭奕做野王(今河南省沁阳市)令时,有一次羊祜回到洛阳,正好要途经野王县。等羊一到野王县界,郭奕便派人把他留下,郭本人随后前往迎接。“要”此处是拦截、遮留的意思。两人一见面,郭奕就忍不住脱口赞叹道:“这羊叔子哪里不如我郭太业!”史称羊祜博学多才,又长于论辩,身长七尺三寸,风姿俊朗。郭可能是被羊的风采和谈吐迷住了,刚见面就对羊交口称赞。接着郭又前往羊的住处拜访,对羊祜的才情、气度、志向和眼界有了更深的了解,没过多久回来又赞叹道:“羊叔子可不是一般的常人,比我郭太业强多了!”等羊祜要离开野王县时,郭奕对他已经依依不舍了,送了他一整天还舍不得回来,一下子送到几百里开外,还因为擅自离开自己的辖境而被免官。羊祜一生不愿“委质事人”,立身刚正廉洁,自奉清俭朴素,禄俸所资不是赡给亲族,就是赏给了军士,他死后家无余财。羊祜安贫乐道和笃重朴实的儒者风范,可能给郭太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郭一回到家就赞叹道:“羊叔子哪里不如颜渊!”汉以后祭孔时一直以颜渊配享孔子,颜后世尊为“复圣”,郭奕把羊祜称为当世的颜渊,他对羊的推崇真可谓无以复加了。
郭奕三次见羊祜的三次赞叹,对羊祜的评价一次比一次高,羊祜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固然越来越高大,郭奕本人给人的印象也越来越好。他们相识的时候,羊祜还没有任何政绩,自然也没有什么政声,郭仅仅三次见面就能识其胸中丘壑,一方面说明羊祜的确胸罗万象,另一方面也表明郭奕有知人之明。郭奕的确是一位智者,只有英雄才能识英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