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祖六年,在陈县捉住了楚王韩信,封幼弟为楚王,定都彭城。在位二十三年后去世,其子夷王郢继位。夷王在位四年后去世,其子王戊继位。
王戊继位二十年后的冬天,因在为薄太后服丧期间犯了私奸罪,被剥夺了东海郡封地。次年春天,戊与吴王共谋反叛,相国张尚、太傅赵夷吾劝谏,他们不听。后来还杀了张尚、赵夷吾,起兵与吴王向西攻打梁国,夺取了棘壁。当攻到昌邑南部时,与汉将周亚夫展开激战。汉军阻断了吴、楚的粮道,士兵饥饿,吴王败走,楚王戊自杀,随后军队投降了。
汉军平定吴、楚叛乱后,孝景帝想让德侯之子继承吴国王位,让元王之子礼继承楚国王位。窦太后说:“吴王是长辈,理应为宗室效忠从善。现在竟带头率七国反叛,扰乱天下,为何还要延续他们的后代!”因此没有立吴王的后代,只立了楚王的后人。当时礼为汉朝宗正,于是封礼为楚王,供奉元王的宗庙,即楚文王。
文王立三年卒,子安王道立。安王二十二年卒,子襄王注立。襄王立十四年卒,子王纯代立。王纯立,地节二年,中人上书告楚王谋反,王自杀,国除,入汉为彭城郡。
赵王刘遂者,其父高祖中子,名友,谥曰“幽”。幽王以忧死,故为“幽”。高后王吕禄于赵,一岁而高后崩。大臣诛诸吕吕禄等,乃立幽王子遂为赵王。
孝文帝即位二年,立遂弟辟强,取赵之河间郡为河间王,为文王。立十三年卒,子哀王福立。一年卒,无子,绝后,国除,入于汉。
遂既王赵二十六年,孝景帝时坐晁错以适削赵王常山之郡。吴楚反,赵王遂与合谋起兵。其相建德、内史王悍谏,不听。遂烧杀建德、王悍,发兵屯其西界,欲待吴与俱西。北使匈奴,与连和攻汉。汉使曲周侯郦寄击之。赵王遂还,城守邯郸,相距七月。吴楚败于梁,不能西。匈奴闻之,亦止,不肯入汉边。栾布自破齐还,乃并兵引水灌赵城。赵城坏,赵王自杀,邯郸遂降。赵幽王绝后。
太史公曰:国之将兴,必有祯祥,君子用而小人退。国之将亡,贤人隐,乱臣贵。使楚王戊毋刑申公,遵其言,赵任防与先生,岂有篡杀之谋,为天下僇哉?贤人乎,贤人乎!非质有其内,恶能用之哉?甚矣,“安危在出令,存亡在所任”,诚哉是言也!
文王继位三年后去世,其子安王道继位。安王在位二十二年后去世,其子襄王注继位。襄王在位十四年后去世,其子王纯继位。王纯继位后,地节二年,宦官上书说楚王谋反,楚王自杀,国号被废,封地收归汉朝改为彭城郡。
赵王刘遂在父亲高祖的众子中排行居中,名友,谥号“幽”。幽王因忧伤而死,才谥号为“幽”。高后将吕禄封在赵地,一年后高后去世。大臣诛杀吕禄等吕氏家族,立幽王之子遂为赵王。
孝文帝继位二年,立遂的弟弟辟强,割占赵国的河间郡自封为河间王,即文王。在位十三年后去世,其子哀王福继位。福在位一年后去世,没有儿子,国号被废,封地收归汉朝。
遂被封为赵王已二十六年,孝景帝时,因犯有过失被晁错削去常山郡。吴楚叛乱,赵王与他们一起谋反。相国建德、内史王悍劝谏他,但没有听从。还烧死了建德、王悍,发兵驻扎在西部边界,想等到吴军到来后一起西进。并派人接触北边的匈奴,想联合匈奴共伐汉朝。汉朝派曲周侯郦寄攻打赵国。赵王退守邯郸,相持七个月,吴楚军队在梁国失利,无法西进。匈奴听到后没有发兵,不肯进入汉朝边界。栾布打败齐国后返回,与郦寄合兵一处引水淹灌赵国都城。赵国都城被毁,赵王自杀,邯郸投降。赵幽王断绝后代。
太史公说:国家兴盛时,事先会有吉兆,重用君子,远离小人。国家灭亡时,贤人隐退,乱臣显达。如果楚王戊不处罚申公,听其劝告,赵王任用防与先生,又怎会有篡杀的阴谋,被天下人杀戮呢?贤人啊!贤人啊!本身不是贤能的君王,怎能任用这样的人呢?太重要啦,“国家的安危在于政令的实施,国家的存亡在于臣子的作用”,这真是至理名言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