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E CHANG NEWS
当前位置:郑州KTV招聘网 > 郑州热点资讯 > 郑州名言/句子 >  汉武帝即位后让全国上下推荐人才以备咨询建元元年(前)时董仲舒

汉武帝即位后让全国上下推荐人才以备咨询建元元年(前)时董仲舒

2022-12-17 11:56:25 发布 浏览 287 次

汉武帝即位后,让全国上下推荐人才以备咨询,建元元年(前)时,董仲舒岁,被汉武帝召见,武帝接连对他进行了三次策问,基本内容是关于天人关系,也称为“天人三策”,他提出了“罢黜百家、独尊儒术”、“开创太学”、“改革选士制度”、“兴教化、正万民”等重大决策,同时还论证了天人关系、天人感应、神权与君权的关系等重大问题。汉武帝对他的意见十分赞许。

对策后,董仲舒被派到江都易王刘非那里任国相。刘非是汉武帝的哥哥,是一个十分粗暴、蛮横、野心勃勃的武夫,刘非知道董仲舒是当时声望很高、举国知名的大知识分子,因而对董仲舒格外尊重与重视,想让董仲舒辅助他推翻汉武帝、篡夺中央政权。董仲舒规劝刘非,对刘非讲了《春秋》经中维护“大一统”的精神,暗示他不要称霸,并对刘非讲:“仁人者,正其义不谋其利,明其道不计其功”,意思是说,做为“仁人”,应重义忘利,一个仁者要尽量以道义来端正自己,不要去追求个人物质利益,要尽量光明美化封建道德,不要去计较个人得失。董仲舒认为重要的是国家整体的“道义”,而不是局部的或个人的“功利”。实际上是规劝刘非一类应放弃过多的特权,不要闹分裂,应服从中央朝廷长远的统一的根本的利益。

公元前年,皇帝祭祖的地方长陵高园殿发生了大火。不久辽东的高庙也发生了大火。董仲舒认为这是宣扬天人感应、灾异迷信的好机会,他不顾身患重病,匆匆忙忙起草了一份奏章,他想借这两次大火说明上天已经对汉武帝发怒,“首劝其(武帝)杀骨肉大臣”。正巧中大夫主父偃到董仲舒家做客,主父偃趁董仲舒不注意把其奏章草稿偷走了,交给汉武帝。武帝看后大怒,要杀董仲舒,幸亏董仲舒的学生吕步舒等苦苦哀求,才免于一死,但董仲舒的江都易王相被罢免了。从此他又回到家乡从事教书活动。

公元前年,董仲舒又做了胶西王刘端的国相。刘端也是汉武帝的哥哥,比刘非更凶残、蛮横,过去不少做他国相的人都被杀掉或毒死。刘端对董仲舒还比较尊重,因为董仲舒是全国知名的大儒,刘端也想依靠董仲舒辅助,使他称王称霸。但董仲舒一直提心吊胆,小心谨慎,唯恐在这里时间长了遭到不测,于公元前年以年老有病为由辞职回家,从此结束了他的做官生涯。

董仲舒晚年,诸事不问,只是埋头写作与教书,但朝廷有大事,仍派专人向他请教。死后葬于京师长安西郊,有一次汉武帝经过他的墓地,为了表彰他为汉朝廷的效劳尽忠,特下马致意。由此董仲舒的墓地,又名为“下马陵”(在今西安市和平门内迤西一段地区)。

董仲舒的著作很多,但绝大部分失传了。流传至今的只有一本《春秋繁露》和《史记·儒林列传》、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中的有关资料。“繁露”,是王冕前后所悬的玉串,有联贯之意,以此比做《春秋》经的属辞比事。《春秋繁露》就是董仲舒对《春秋》经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发挥,或许是他讲学的部分讲稿。《天人三策》又称《举贤良对策》,附在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之后,汉武帝与董仲舒一问一答,是很宝贵的思想资料。

“治天下,莫不以教化为大务”

董仲舒学识渊博,弟子众多,为皇帝所赏识,在他接受汉武帝亲试“贤良”之士的三次策问中,为汉王朝提出了文教政策的建议。他继承了孔孟的“德治”、“仁政”思想,并赋予神学观点,用“天人感应”之说,宣称天是至上的主宰与君权神授的思想,又讲天道有阴阳,阳为德,阴为刑,天意尊阳而卑阴,重德教而不重刑罚,他把教育当做国家的大事,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,指出:“南面而治天下,莫不以教化为大务”,意思是说,王者在治理天下时,没有不把教育当作主要任务的。

为了加强思想的统一,董仲舒对汉武帝建议“废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,他认为重视统一是天地不变的原则,凡不属于六经和孔子的学术的,都一律禁止,不许齐头并进,这样邪僻的学说消灭,然后学术的系统可以统一,法度就可以明白,人民也知道所应走的方向了。他明确提出以“独尊儒术”作为统一的指导思想,用来维护封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,而使臣民知其所守与所从,这最适合于加强封建中央皇权和巩固封建制度一统天下的事业,因此遂被汉武帝所采纳,作为汉王朝统一的政治指导思想和文教政策的主旨。

您可能感兴趣

首页
发布
会员